学校要闻
党委书记李昌祖作“大思政课”建设专题部署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宗相佚  日期:2023-09-09  

9月6日,党委书记李昌祖在学生工作会议上作“大思政课”建设专题部署。李昌祖表示,所有的思想政治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检验,以实效性解决实际问题。

李昌祖指出,“大思政课”的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教育部专项工作部署的需要,是新时代人才培养根本使命的需要,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需要,同时也是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李昌祖通过耳熟能详的网络案例延伸到现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表明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不好就会产生“两张皮”的问题。

李昌祖从国家、省域、高校层面分别介绍了全国层面“大思政课”建设情况,并重点分析了部分高校的“大思政课”工作模式。如临沂职业技术学院的临沂职业模式以沂蒙精神为载体,通过“三融三进三协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开设“10堂课”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他强调,“大思政课”建设已是引领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今后的发展和“大思政课”建设紧密相联——“大思政课”建设可以引领高校立德树人事业开展创新性改革,是高校建构党建统领事业发展的重要改革,其本体内容就是事业发展本身内涵,是建设课程体系、教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昌祖对学校的“大思政课”建设作了深度思考,他要求全体教师提高站位、立足前沿,全面理解与掌握新时代“大思政课”的本质内涵与实践意义。第一,“大思政课”是在思政课改革基础上提出的,是思政课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破局之策,要提升思政课实效。第二,“大思政课”是进一步完善大思政格局下提出来的,与实践教学、劳动教育、三全育人相互交融、不能割裂,“大思政课”与“大思政”格局随着实践发展融为一体。第三,如果说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那么课程属性和社会属性融合就是“大思政课”的“生命线”,要调动各种资源用于思政理论课建设,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突出实践教学。第四,“大思政课”的理论定位是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程群,即内部协同性和外部开放性相结合,通过讲清楚“四个自信”,主动链接课程思政,使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辩证统一起来;主动链接三全育人,将思政教育和育人工程辩证统一起来;主动链接就业选择与创新创业,使思想教育与学生职业规划人生发展辩证统一起来。

李昌祖还要求,学校立足实际、尊重历史、守正创新,积极谋划校本层面的“大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格局。第一,坚持守正创新,积极谋划校本层面的“大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格局,开拓延展办学思路,有效整合思政理论课、三全育人体系、麦穗计划等资源。第二,坚持统筹谋划,持续开拓实践教育教学资源,要进一步弘扬《共产党宣言》中文版首译地的政治优势,挖掘义乌分水塘到嘉兴南湖的党史文化,拓展“望道行”思政品牌,将思政教育融入共同富裕和国家战略,瞄准新赛道、挖掘新资源、寻找新项目、锻炼新队伍,提升优化校内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第三,立足红色根脉,讲好金沙集团186cc成色“大思政课”建设的故事,要讲好“义乌发展经验”,“义乌发展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总结提炼的唯一县域发展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义乌发展经验”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是我校建设“大思政课”的宝贵资源。第四,坚持齐抓共管,加强对“大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制定出台“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各部门、二级学院之间形成工作合力,避免各自为政;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改革,从技能竞赛、教育教学、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等领域打造“大思政课”建设的溢出效应;突出实践育人导向,结合主题教育产出更多育人成果;加强外宣外联,努力开拓“大思政课”建设的新局面。

(审核 蒋祝仙 编辑 宗相佚)

上一条:聚焦大赛 彰显风采 | 我校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产品艺术设计赛项”二等奖

下一条: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学校举办庆祝第39个教师节暨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

Baidu
sogou